作者:马怀幸炫多配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肿瘤营养与代谢肿瘤科主治医师临床营养医师
复旦大学学研究生毕业
肿瘤营养内科专病门诊:周五上午
文章来源:肿瘤代谢营养治疗
已授权《临床营养网》转载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常伴贫血、低蛋白血症、感染等,使抗肿瘤治疗的耐受性下降,生存期缩短。单纯营养治疗疗效不佳,降低肿瘤负荷是纠正患者营养不良代谢紊乱的根本措施。准确的营养代谢诊断和肿瘤学诊断是有效治疗的重要前提。
完整诊断
不同营养状态、肿瘤学情况、患者的一般情况(脏器功能及心理学情况等)对抗肿瘤治疗的耐受性、方案的选择均有影响,因此,实施治疗前需进行完整的诊断和评估。其中,完整的营养学诊断包括营养风险筛查、营养状态评估和综合测定共计三级。除了采用NRS 2002工具发现患者营养风险,和采用PG-SGA工具,发现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及评估严重程度之外,还需行综合测定和评估:能耗水平、应激程度、炎症指标、代谢状况、人体成分分析;完整的肿瘤学诊断包括肿瘤的部位、病理学诊断(包括分子病理学)、分期等。影像学、内镜或手术等明确体内占位性病变的位置、数量和大小,分期等;组织或细胞学明确病变的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明确肿瘤的蛋白或/和核酸等水平生物特性。目前需完善分子学指标:基因突变或扩增、突变的位点、微卫星不稳定的检测及PD-L1的表达等。
情况评估
包括心肺功能、肝肾功能、骨髓造血功能。并关注患者咀嚼吞咽、胃排空、肠道蠕动在内的进食能力和心理状况。患者营养状况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进而影响患者食欲及免疫功能、抗肿瘤治疗疗效。部分营养不良患者需鼻胃管、鼻肠管、胃肠造瘘管等营养管饲或全胃肠外营养支持,也加重了患者的心理障碍。兼顾胃肠道功能、肠功能及心理功能等的评估是系统评估的重要部分。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抗肿瘤药物治疗
无营养不良肿瘤患者不做人工营养干预;对于可疑或轻中度的部分营养不良患者,在膳食指导、营养教育下,即可同步接受权威指南推荐的抗肿瘤药物治疗方案。对于高龄中度和全部重度营养不良肿瘤患者,起始不能耐受常规抗肿瘤治疗的非终末期患者,联合营养干预及对症处理前提下,在耐受性和有效性之间平衡,尽量选择“低毒高效”的抗肿瘤药物治疗。这部分患者推荐使用细胞周期特异性的细胞毒药物,其杀伤作用与其剂量大小和暴露时间呈正相关,分割剂量后以提升给药频率提高DI。单次给药剂量降低少可减轻细胞毒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利用肿瘤细胞具有的特异性结构分子为靶点,针对有动基因阳性的患者,疗效好且多数不良反应较小是优选方案之一。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利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恢复T细胞的激活状态,借助人体免疫系统释放毒性因子等达到杀灭肿瘤目的的治疗,不良反应相对较小,且疗效持久。应用一些激素或抗激素类物质以使肿瘤生长所依赖的条件发生变化,抑制肿瘤的生长即内分泌治疗。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是由靶向肿瘤特异性抗原或肿瘤相关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与特定数目的小分子细胞毒素,通过连接子偶联而成。ADC利用单克隆抗体的细胞靶向性和高特异性,选择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 利用小分子毒素的细胞毒性,高效地杀伤肿瘤细胞;利用连接子的偶联作用,有效地降低小分子毒素的脱靶毒性,不同于一般的单克隆抗体和化疗药物。具高靶向性、高特异性、高活性,且较传统化疗药物低毒性的特点。
营养与减症
对于重度营养不良患者,为了预防再喂养综合征的发生,能量营养素的满足需循序进行,一般需要3-5天逐步满足患者的目标需要量,在达到理论计算量的80%后可行抗肿瘤药物治疗,同时联合营养代谢治疗。完成两个周期的抗肿瘤治疗后,重新系统进行营养评估、症状评估、肿瘤学评估等,根据评估结果患者是否可耐受常规治疗方案再进行调整治疗。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代谢治疗是整个综合治疗的基础,贯穿整个病程。营养代谢的基本要求是满足能量、蛋白质、液体及微量营养素的目标需要量;最高目标是调节异常代谢、改善免疫功能,进而提高抗肿瘤治疗耐受性,到达控制疾病、提高生活质量。营养不良肿瘤患者常合并发热、感染、疼痛、失眠、焦虑等,增加患者的营养消耗,影响患者摄入,及时有效处理这些症状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注意的是心理问题的处理和运动疗法是临床上容易忽视的。有氧运动可降低肌肉分解代谢,增加蛋白质合成,减少炎症及调节免疫功能水平,能有效改善肿瘤患者的代谢能力、胃肠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改善患者的失眠、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是值得广泛开展的环节。
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营养与代谢治疗科简介
2013 年元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西区正式组建国内首支肿瘤营养不良诊疗的整建制专业团队 --- 肿瘤营养与代谢治疗科。具肿瘤内科和临床营养科双重质量管理体系和技术岗位。系国内首支肿瘤营养代谢内科整建制临床团队,团队组成包括:肿瘤内科医师、临床营养医师、临床营养师、公共营养师、临床药师及肿瘤科护师。病区开放床位54张和日间化疗病房,开设肿瘤内科普通门诊、肿瘤营养代谢专病门诊、癌性肠梗阻专病门诊。配备临床营养检测分析仪、人体成分分析仪、能量代谢检测车、肠功能检测生化分析仪等临床营养专业设备和肠内营养配置室。
开展肿瘤内科常规业务:
■ 肿瘤内科常见病及疑难病诊治
■ 肿瘤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减积(姑息)化疗
■ 肿瘤生物治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
■ 承接肿瘤药物的临床试验研究
■ 承接肿瘤特定疾病特殊医学配方食品的临床试验研究
■ 晚期肿瘤患者减症治疗及多线综合治疗
专科特色临床业务:炫多配资
营养不良肿瘤患者抗肿瘤药物治疗(化疗、分子靶向、免疫治疗等)
营养不良肿瘤患者的代谢营养诊断和治疗
晚期难治性食管癌多线药物综合治疗
癌性恶液质逆转治疗
癌性肠梗阻内科诊治
癌性上消化道梗阻内科诊治
诊治癌性急慢性胃瘫
调理肿瘤患者胃肠道功能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环湖东路107号
电话:0551-65327618(医办);
0551-65327619(护办);
0551-65327662(门诊)
门诊时间:
杨守梅
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专家门诊:周一上午, 周五下午
刘伟巍
肿瘤内科主治医师
肿瘤营养化疗门诊:周一下午
刘 杏
肿瘤内科主治医师 临床营养医师
肿瘤营养内科专病门诊:周二上午
李世伟
肿瘤内科主治医师 心理医师
肿瘤营养化疗门诊:周三上午
潘丽
肿瘤内科主治医师 临床营养医师
肿瘤营养内科专病门诊:周三下午
吴 丹
肿瘤内科主治医师 心理医师
肿瘤营养化疗门诊:周四上午
马怀幸
肿瘤内科主治医师 临床营养医师
肿瘤营养内科专病门诊:周五上午
参考文献【略】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本站动态栏:
截止到 2025 年 6 月 3 日上午 8:00 时,本平台关注人数为:39 8637 名。更多信息点击左下角
长胜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