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博士
10月7日凌晨,OpenAI DevDay 2025在旧金山开场,CEO山姆·奥特曼一口气端出四道“硬菜”:
1. 最强模型——GPT-5 Pro全面开放API,推理能力再翻两倍,金融、法律、医疗等高精场景直接受益;
2. 最强视频——Sora 2 API正式上线,支持自定义分辨率、同步音效,5分钟生成广告片不是梦;
3. 最强生态——ChatGPT里能“装App”,首批Booking、Spotify、Zillow等30+应用一键调用,聊天即入口;
4. 最强工具——AgentKit开发套件把“智能体”做成乐高牛博士,拖拖拽拽就能让AI帮你写代码、订机票、做报表。
短短两小时,全球开发者把“#OpenAI”刷上热搜,美股AI板块集体高开。但热闹背后,三条暗线更值得普通人关注。
一、成本门槛再拉高,AI也要“氪金”
GPT-5 Pro定价0.12美元/1K输出,是GPT-4o的6倍;Sora 2按帧计费,1秒视频≈0.8美元。官方直言“成本极高,先服务专业用户”。一句话:想玩顶配?先掏钱包。中小团队若盲目追新,容易“性能爽一个月,账单吓一整年”。
二、流量入口再集中,ChatGPT=下一个操作系统
以前上网是“打开App”,以后可能是“@ChatGPT”。当用户习惯在对话框里订酒店、选歌单、看房,传统搜索引擎和垂直平台就被架空。奥特曼透露,未来6个月还将接入上千款应用,覆盖购物、教育、医疗。巨头生态一旦闭环,中小开发者只能排队“交税”。
三、数据隐私再收紧,方便与风险只隔一条提示词
为了让AI精准调用个人账号,用户得把Gmail、日历、信用卡授权全部交出。虽然OpenAI承诺“数据仅会话内保留”,但上周加州刚曝光一起通过ChatGPT插件套取简历信息的钓鱼案例。功能越强大,被黑客盯上的概率越高,普通用户记得三步:开双因素认证、定期清授权、别把真密码喂AI。
一句话总结:
OpenAI这次把“模型—工具—入口”一次性补齐,AI从“能写会画”正式升级为“能干活赚钱”。对开发者,这是黄金窗口;对打工人,别只盯着酷炫demo牛博士,先想清楚——当你的工作流被AI一键包办,你的不可替代性还剩多少?技术浪潮不等人,但理性永远是最好的救生圈。
长胜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